2024/11/05
从丽水市教育提质突出贡献集体、丽水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到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浙江省一级中等职业学校、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记录着县职业中专的奋斗足迹。
“近年来,职业教育由原来参照普通教育办学向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转变,进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阶段,这是一种无形的激励。”县职业中专校长彭津涛说,对于山区县而言,职业教育更要在技能型社会建设和技能人才培育方面担起更大的责任,除了根据发展定位进行差异化办学,还要提升特色产业支撑能力,这也是学校多年来一直秉持的教育目标。
所谓“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暑假之前,一年一度的县职业中专学生技能竞赛如期举行。36场竞技、近20个赛点,上千名学子同台竞技,将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发挥极致。
“竞赛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比学赶超的平台,增强大家的荣誉感、获得感,这样他们才会在学习道路上更坚定、更自信。”彭津涛告诉记者,目前,依托学部管理,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规划职业生涯,进行专业选择或升学。而针对不同学部的学生QY球友会官网,学校也在课程安排、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2021至2023年,毕业生总数分别为673、753、821;就业实习人数分别为152、130、139;留遂实习就业比例分别为77.63%、90%、91.37%……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在人才培养机制的持续创新下,职教学子队伍不仅连年壮大,服务本土情况更是逐年好转。2023学年,该校163名中高职一体化专业学生参加升学选拔考,录取了160人,意味着更多学生选择技能深造,以获得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也推动了职成教领域的发展。2022年8月,县化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成立。改制后的成技校,实现了由各自为政到统一管理、由传统服务项目向新时代多元化服务、由带课上门到主动创新3个方面的转变,拥有茶叶加工、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等5个工种的考评资质,以各区域办学点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在扩大个体经济机会、增进群体福祉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球友会app,
“仅2023年,我们就开展了82期培训、4个大赛,惠及10901人。”县成技校校长华宗宏告诉记者,聚焦“一老一小”,学校正以省级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试点——“遂心嫂”现代服务业品牌打造为契机,织密县域“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为全省乃至全国输送更多有素养、有技能的紧缺型人才。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产教融合大背景下,企业主体和职业院校主体是相辅相成、携手成长的关系。微观层面而言,是企业岗位和职业院校课程的紧密衔接;宏观层面而言,是主要产业与职业院校专业的有效对接。
付诸实践,如何真正做到“产学研”三位一体?随着县职业中专产教融合实训大楼、数控综合加工实训中心、增材制造实训室、金属焊接实训基地等项目接连落地,学生实训、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产品生产等功能融会贯通。其中,该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更是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成功申报国家专利3项,获评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暨职业体验基地、浙江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训基地,育人水平实现了突飞猛进。
虽值暑假,但“职教人”们却并未得闲。连日来,县职业中专各学科带头人纷纷联系起合作企业,约定下企驻厂时间,协商研发相关事宜,力求在接触真实项目的同时,加快研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球友会app,
“‘产教融合’连接的就是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教师作为‘纽带’,更要不断自我提升,保障教学与技术岗位的精准匹配。”县职业中专党政办主任姜晓明说,利用假期时间选派专业教师下企实践已是一种惯例,围绕“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目标,今年以来,学校又与浙江振高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圣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14家县域重点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进一步从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打造育才新模式。
校企联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县职业中专深入落实学徒的企业员工/学校学生“双重身份”、校企“双导师”等制度,根据课程专业特点和县域企业规模大小,积极开拓跨区域型、分散型、混合型人才培养平台,以“下订单”方式点对点为企业输送人才,在提升学生岗位认知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了更稳定的就业前景。
对于这一系列举措的现实成效,2018届毕业生、现任浙江宇恒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班组长的吴远波深有感触。“不得不说,学校传授的知识一点儿都没浪费。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操,都像是为上岗配套定制一样!”吴远波说,工作至今,他也愈发明白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总是利用各种时间努力摸索、深厚储备,不懈追求他心中的工匠精神。
“‘技能大师’是一种荣耀和责任,今后我将在技术革新、改造以及技术难关的攻克中继续深耕,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效益。”今年上半年,看到自己的工作室入选2024年丽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单后,从事机械制造设备维修模具开发近20年的“遂昌县钳工首席技师”黄应勇难掩激动之情。
聚焦智能制造企业、数字经济产业、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近年来,我县通过“外引内培”新增了不少技能人才。然而,如何进一步畅通技能成长渠道,充分发挥出在攻关创新、带徒传技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县给出的答案是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和晋升体系。
据悉,早在2015年,我县便着手建立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培训机构为骨干、产业工人自主参加、主管部门积极引导的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机制,以提升各领域劳动者技能水平与就业质量。仅2023年,我县就组织开展互联网营销师、网约配送员、叉车司机等培训80余期,服务学员6000余人次。在扩大技能人才基数上,我县有着扎实基础。
而在技能人才的定位配置上,我县则深入贯彻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将评价职能交给用人单位及社会,并通过加强组织管理、严格过程监督、规范台账归档、定期机构评审等手段持续提高评价质量,全力为优秀技能人才搭建展示舞台。
“不唯学历、不唯职称,最不后悔的就是当初学了一门技能。”浙江省交通集团丽水管理中心龙丽收费中心所“电工首席技师”尹丽峰告诉记者,几年前,在单位的支持下,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逐渐汇聚成一支老中青结合、多工种一体的人才团队。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QY球友会官网,该工作室已完成30余项可推行程度高的创新成果,其中多项技术已申报专利,尹丽峰所带的10余名徒弟更是全部考取了电工中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同样受益的还有活跃在城乡的建筑工匠,依托我县开发的国内首个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平台——“天工巧匠”系统,全体工匠可进行一键入驻,更便捷地了解行业咨询信息,在完成建筑任务后,系统还将按照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等内容进行积分赋分,1到5星的工匠等级让“明星工匠”脱颖而出。
“去年,全县共兑现高技能人才激励、竞赛参赛补贴、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育奖励约340万元,同比增加139.4%,技能成才的吸引力由此可见一斑。”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更高的社会认同度也将吸引更多劳动者走进成长成才“快车道”,不断为我县新时代“技能强县”新篇章奏鸣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