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
QY球友会体育,QY球友会体育,QY球友会体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与经济恬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考核和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各项活动都体现为对数据和信息的某种作用,彼此构成一个有秩序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生成的过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会计数据处理一直由“算盘为代表的手工工具来辅助,这种手工处理方式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较高,业务处理速度较慢,工作效率较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会计的理论体系逐步完善,会计的方法也日益丰富。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经营的发展,社会各方对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不仅在需求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在时间上和质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计数据处理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从客观上产生了改革会计手工处理形式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能够部分替代人脑工作的现代数据处理设备迅速发展起来。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实现了20世纪一项划时代的变化。此后,计算机在航空航天、工业、生物、医学、教育、经挤等领域迅速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所具有的能自动、高速进行大量计算和数据处理的特性,使其成为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薪金的举动,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引起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电算化会计也应运而生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可操作性不断增强,为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电算化数据处理有优越性。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呈现的同时,专业会计软件不断翻新,电算化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和成熟,电算化会计系统逐渐成形。
在我国,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的工作起步较晚。1979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成为我国电算化会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19 81年8月,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的问题,引入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诞生,在20世纪50年代已被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应用于会计领域。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从而引起了会计处理技术的变革。最初的处理内容仅限于工资计算、库存材料的收发核算等一些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而重复次数多的经济业务。它以模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代替了部分手工劳动,提高了这些劳动强度较高的工作效率。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随着人们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系统地提供经济分析、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手工簿记系统被电算化信息系统取而代之。这个时期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是电子计算机几乎完成了手工簿记系统的全部业务,打破了手工方式下的一些常规结构,更重视数据的综合加工处理,并加强了内部管理。这一时期,所开发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能为基层和中层管理提供信息,但各种功能之间还未实现共享。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形成了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中全面地应用了电子计算机,各个功能系统可以共享储存在计算机上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数据库。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成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企业、公司的最高决策也借助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0世纪80年代,微电子技术蓬勃发展,微型计算机大批涌现,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家庭在内。信息革命逐渐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核心内容,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微型电子计算机不仅受到大、中型企业的欢迎,也得到了小型企业的青睐,它促使各部门把小型机、微型机的通信线路相互联结,形成计算机网络,提高了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取代了大型电子计算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于198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以“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为中心议题的“第13届世界会计师”大会,成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广泛普及的重要标志。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在国际上也呈现出广泛普及之势。美国在这一领域已步人较高的发展阶段,始终处于国际最高水平。美国会计软件的应用也非常普及。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有300400种商品化会计软件在市场上流通。会计软件产业已成为美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1979年。其主要标志是,1979年财政部支持并参与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QY球友会体育,,在财政部一机部和中国会计协会的支持下,在长春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这次会议成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在这次会上提出计算机在会计上的应用统称为“会计电算化”。从此,随着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在全国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得以迅速发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这个阶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少数企事业单位单项会计业务的电算化,计算机技术应用会计领域的范围十分狭窄,涉及的业务十分单一,最普遍的是工资核算的电算化。在这个阶段,由于会计电算化人员缺乏,计算机硬件比较昂贵,软件汉化不理想,会计电算化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因此,致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比较缓慢。
从1983年下半年起,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应用计算机的热期,微型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经验不足,理论准备与人才培训不够,管理水平跟不上,造成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许多盲目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一是没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就匆匆上马的会计软件开发项目占大多数,而且许多单位先买计算机,然后才确定上什么项目,没有全盘考虑如何一步一步地实现会计电算化;还有的单位为了评先进、上等级等原因,买一台计算机来摆样子。二是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闭门造车、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严重。三是会计软件的开发多为专用定点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开发的研究不够,会计软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商品化受到很大的限制。四是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落后于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全国只有少数地方财政部门开展了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工作,配备了管理会计电算化的专职人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多数地区还设有着手开展管理工作。五是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人才正在培养之中,从1984年开始,各大、中专院校,研究院所纷纷开始培养会计电算化的专门人才。六是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开始得以重视,许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企业组织了专门的班子研究会计电算化理论。1987年11月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会计电算化研究组,为有组织地开展理论研究做好了准备。
这一阶段相继出现了以开发经营会计核算软件为主的专业公司,而且业务发展很快,逐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限制,会计电算化的演进具有多态性。可以说,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演进过程是:从单项数据处理,发展到全面应用计算机、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从计算机处理和手工操作并行,发展到甩掉手工账本,靠计算机独立运行完成记账、算账及报账等任务的过程;从计算机应用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处理,发展到用计算机汇总并报送会计报表,为国家宏观经济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从最初采用原始的软件开发方法,发展到运用现代软件工程学方法开发会计软件的过程;从单家独户开发会计软件,发展到设置专门机构,集中专门人才,开发通用化、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的过程。
这一发展阶段有如下几个主要标志:一是会计软件的开发向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二是各级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许多地区和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和会计软件开发标准;三是急于求成的思想逐渐被克服,失败和成功的经验给人们以启示。
1996年,在第二届全国会计电算化会议上提出了财务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的口号,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中心,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与会计信息系统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企业管理中,会计信息是最普及和最大的信息系统,它的“触角”延伸到其他各个子系统中。
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的加工中心,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型会计软件所依赖的信息主要来自会计核算系统。正因为如此,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首先是将现有的各核算软件,如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改造成本、销售管理和工资人事管理等财务管理软件,并加强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和数据共享。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应用于各种核算的编制账表,或者说主要应用于财务会计方面。功能较强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包括分析、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评价等方面的功能,并向管理会计方面延伸。会计信息系统要提高管理层次,就要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应是密切的而不是松散的,各系统之间数据充分共享和互换。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只包括会计信息而独立存在,而应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出发,包括市场、生产等管理信息,建立“大财务信息系统”,将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成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阿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以及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繁多,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的深入,计算机单机处理的方式难以完成现有会计核算工作。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也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许多新的特征。这些既推动了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同时也对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产生了障碍。为此就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即会计电算化系统必然向网络财务的方向发展。所谓网络财务是指基于Web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致为目标,支持企业电子商务,并最终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互联网环境下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网络的发展对企业会计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就广域环境而言,一方面,国际互联网(Internet)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网(Intrane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则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对外实时开放。网络环境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信息支持。由于Intranet是根植于Internet为主的一系列技术之上的一种企业内部网络结构,它将企业管理系统以网络的衔接方式进行重新组合,其结果是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一方面,Intranet技术使企业对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实时报告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借助于Intranet网络及Internet网络,企业外部信息需求者同样可以实时获取所需信息进行分析,以便作出有效决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会计软件开发与应用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实现,将能够做到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实时为各类信息使用者提供最新最快的信息,使其迅速了解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有利于单位的管理者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把握未来。研究如何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建立完善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是会计电算化的根本任务。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必然渗透到整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中,形成“管理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同其他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网,使会计电算化向综合应用和高层次管理等方面发展。
①操作过程智能化。在凭证输入过程中就有许多智能化的问题QY球友会体育,。例如,当用户选择了现收凭证,那么借方科目自动显示现金,或者借方科目输入“现金”,凭证类型自动显示“现收”。例如,借方已输入“材料采购”科目,那么借方一般还有“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而且其金额已根据本行业的税率与“材料采购”的金额自动计算。这类智能化工作还有很多,目前的会计软件还完善。
②业务分析智能化。业务分析的前提是业务分类,会计核算中的一级科目有几十个,明细科目有几百个,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分析。目前的会计软件根据经验一般还增设了按“部门”、“项目”、“客户”等几种分类,也是为了便于分析。国际上流行业务流程重组理论。所谓业务流程重组,是指会计业务除了传统的流程之外,还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进行若干次的重新组合。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把业务重组(分类)的权限交给用户,而不是由软件开发商去限定;另一方面,要解决标志的多重性问题。所谓标志的多重性问题.是指一笔业务或一个会计账户需要进行若干次重组(分类)时,可以给予多个不同的标志。
③决策支持智能化。也就是将人类的知识、经验、创造性思维和直觉判断等能力,用计算机语言来表达,模拟人脑进行决策。决策支持智能化主要解决非程序化决策和半程序化决策中无法用常规方法处理的问题。